详细内容

发布时间:2021-01-20

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助农增收

橙黄橘绿好时节,又是一个丰收年。晋中市太谷区任村乡郝村的一片蔬菜大棚里,番茄、黄瓜、豆角、辣椒长势喜人。

走进村民乔耀文经营的蔬菜大棚,一株株作物映入眼帘。“这是刚种的西红柿苗,过几个月才上市,比现在能贵好几倍。”乔耀文声音响亮。这样的蔬菜大棚,西曲河村有32座。

近年来,太谷区紧抓时代机遇,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,全力推进山西农谷建设和农业“四个一”工程;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;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;不断完善支持“三农”发展的体制、机制;培育了设施蔬菜、苗木花卉、干鲜果业、规模养殖“四大主导产业”和农产品加工业、休闲旅游业“两大延伸产业”。

“我们共创建了84个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区,种植面积达11.2万亩,设施蔬菜占到全市30%。”巨鑫国家植物脱毒快繁组培研究中心负责人尚勇进说。

番茄,原来家家户户也种,在合作社里有啥不一样?西曲河村通过“公司 基地 农户”的合作模式,新建了占地500亩的旱垣温室。太谷农民自主发明了适合丘陵种植的旱垣温室,在西方先进科技和设备的“植入”下,焕发了新的生机。全自动水肥一体化,既解决了劳动强度问题,又创新性地解决了丘陵高落差水压问题,“按钮式”的生产成为设施种植新方式。旱垣温室大棚种植模式,被农业部命名为“三晋旱垣温室第一镇”,为山区丘陵地带的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样板,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探索出了新的路径。

不远处就是蔬菜大棚,村民张云林正在查看温度、放风排湿、放蜂授粉。就在几个月前,因为疫情,外出打工不便,他还在为生计发愁。“哪儿也别去了,就上合作社打工吧!”在合作社的建议下,半年多下来,张云林越干越带劲:按一天100元算,一年收入将近4万元。“以前走南闯北打工,虽然工资比这里高点,但不稳定,花销也大。现在家里有啥事都能照顾着,钱也能存下。”

西曲河村党支部书记薛荣生说:“采取“公司 合作社”的模式,每年村集体收入5.1万元、合作社收入4.9万元,还吸纳24户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。”村民薛永明对记者说:“过去在村里种自己的大棚,刨去投资,一年收入1万元,现在承包了2个企业大棚的管理工作,除了劳务工资,每收获1斤西红柿还有1元多钱的提成,每年纯收入5万多元。”

“一家一户种,质量保证不了,散户也卖不上价。太谷的蔬菜产业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而得到快速发展,形成了研发、育苗、示范、推广、品牌、包装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,统一耕种,统一打造品牌。”介绍起村里生产的设施蔬菜,田森集团基地负责人程琨一脸骄傲地说。

目前,太谷区优化资源配置,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逐渐形成了一个万亩旱垣温室区、沿交通主干线的两个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带和以3个万亩西红柿、辣椒、豆角种植为主的生产基地,常年种植各类蔬菜10万亩(其中设施蔬菜4.51万亩),蔬菜总产量58万吨。

“种了一辈子蔬菜,没想到老了还能靠着这蔬菜瓜果,过上这么舒坦的日子,就像做梦一样。”西曲河村村民张云林脸上挂满了笑容。

蔬菜大棚建设只是太谷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,张云林也只是诸多靠着产业发展致富的老百姓中的普通一员。

“树苗卖了一茬又一茬,钱袋子是鼓了又鼓,”在小白乡田间地头,白燕村村民范红海看着一辆辆运输车往来穿梭,将一棵棵承载着农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树苗运往全国各地,心里早乐开了花。

小白乡万亩苗木推广园区,种植面积达13万亩,形成了2个双万亩的育、植、销一体化核心园区和5个千亩特色化育苗基地,拥有300余个苗木花卉经纪人、80余支专业绿化队伍,苗木产业已经形成育苗、销售、工程设计、造林施工、后期管护为一体的产业链。50%的苗木销往全国10余个大中型城市,省内市场占有率60%,为全国十佳苗圃基地县。行走在小白乡万亩苗木推广园里,各种规格的白皮松、黄连翘、黄金榕、小叶女贞等各类园林绿化用树应有尽有,有的景观大树要两三个人环抱才能围得过来,其树形千姿百态,造型迥异,犹如一个大型园林艺术博物馆。

“很多外地客户都从这里购买苗木!”近日,在小白乡万亩苗木推广园区的种苗交易市场内,园区最大的合作社负责人、美园农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隆德对记者说,“最近还与山西交通绿化苗木体验基地签了个订单,2000万元哩。”

正是由于农田变苗圃,小白乡这个拥有1.8万人口的小镇实现了全乡经济总收入5.85亿元。“去年苗木一项就占到了全乡收入的1/3,小苗木让农民增收致富梦变成了现实。”小白乡副乡长杨兆晶说。

富起来的白燕村村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不甘落后,他们通上了自来水,用上了手机,上了宽带网,干起了直播带货,使生产绿化树苗的路子越走越宽广,增收致富眼界也越来越开阔。

农业产业提升发展新优势。干鲜果业,种植面积15万亩,形成了两个万亩红枣园区,3个“双千亩”核桃园区,苹果、梨、葡萄、桃四大水果产业带,为中国枣乡,年提供壶瓶枣、苹果等各类干鲜果13.44万吨;规模养殖,形成了以5个平川乡镇为主的畜牧业重点发展区域,创建了380个畜牧规模养殖小区,包括生猪、肉鸡、蛋鸡、肉羊、肉牛和奶牛六大产业板块,生猪饲养量位居全省第二、畜产品总量排全省前三,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;农产品加工业,形成了红枣加工业、果菜加工业、酿酒业等10个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,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00余家,总产值达到80余亿元;休闲旅游业,把休闲旅游业发展与现代农业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,提升了农业产业链、价值链、生态链,形成了“农工一体、农—文—旅—康融合、提一接二连三”的现代产业融合格局和“一线六乡二十三点”的空间布局,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达400余万人次,年营业收入24亿元。

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。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提出,我市今年将以推进农村集体非承包耕地、林地、“四荒地”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、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资产“五地一产”入市改革为突破,着力深化农村改革。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,又一幅以改革激发要素活力、推动乡村振兴、实现“三农”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在晋中大地展开。

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,太谷区以农户经营为主体,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,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,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、专业化、组织化和社会化。先后培育了农业专业合作社804家,合作社成员达到2.1万户;培育了家庭农场261家,实现了连片经营,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;培育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家,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17个,面积达到23万亩,带动农户4.5万户;涉农部门备案成立了15支社会化服务专业队,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、森林防火、抗旱、防汛、气象服务等工作。同时,全县在每年培训农民9.9万人次的基础上,从2014年开始,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0余名。(来源:晋中新闻网)